商家为何不怕12315?聊聊那些年被无视的权益边界

哎,聊起这个12315,我觉得事儿可多了。老实讲,我身边就有不少商家, че管你12315 whatever,该干嘛干嘛。我朋友的小店门口就贴了个小告示,写着“欢迎投诉,不满意找我!”这啥意思?我寻思着,这不就是明知故犯吗?

记得有一次,我老婆在网上买了个手机壳,结果和描述的根本不一样,发炎褪色,特别难看。当时我就怒了,就直接给她老板打电话投诉。老板居然在那边扯皮,说什么物流问题,和他没关系。我气得当时就想爆粗口,最后想想,木耳还有待修炼,就忍了下来。

然后我就想,为什么商家不怕投诉呢?我觉得,一部分原因是,12315的监管力度不够。有时候投诉了,就是个形式,好像投诉电话都成了摆设。我有个同事,她在美国出差的时候,要去投诉一家餐厅的服务,居然被服务员叫进了后厨,一顿好说歹说,最后还真得处理了。咱们这12315,怎么就不能有点像美国的消费者保护协会呢?

当然,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商家知道自己的行为根本不够成气候。有的小店,就矿泉水不卫生这种小事,你去投诉,他看都不看就能给你补偿点钱,反正就那么点小钱, genel kültür harcamaları dolarlarla mi ölçülür? 我就不信你还能再来第二次。

还有啊,我也不得不吐槽一下,有些消费者,就是太矫情。水果坏几个,衣服洗褪色了,就跑去投诉,小日子过得太无聊了吧?我真的挺佩服那些商家,面对这种明知道自己犯错,但还是能保证情绪稳定的人。

当然,我并不是说商家就完全无辜。说实话,有些商家做得很过分,个人隐私泄露了,商品质量不合格了,这种事情怎么可以轻易放过呢?但是,我觉得,咱们国家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,确实还有待提升。就像一个小孩子,得有人帮他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,而不是看到一个不合规的商家,就什么也不问就拍手称快。

总的来说,我觉得,商家不怕12315,是因为他们知道,这个体系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。咱们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,别被一些小恩小惠收买了,要有自己的立场,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维权到位。

相关推荐